1月23日,在2024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拥军就全市教联体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
付局长介绍,过去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先行先试、逐步铺开”的工作路径,高站位谋划,高频次推动,高标准引领,探索形成了教联体建设的“襄阳模式”。全市义务教育学校683所,已纳入教联体建设的学校达508所,占比为74.38%,高于全省51%的平均覆盖水平。其中,老河口市、南漳县教联体覆盖面已达100%。
同时,我市教联体试点探索有亮点,扩优提质有举措,化解难题有突破。通过教联体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得到重组,教育管理体系得到重造,校长、教师的关键作用得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得到释放。2023年秋季,全市3800多名学生回流农村学校就读,6700多名学生从热点学校分流到教联体成员学校,缓解了“城镇挤、乡村空”和“择校热”“大班额”等难点、热点问题。
2024年,市政府提出“将90所学校纳入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达80%以上”的工作目标。今年教联体建设的基础工作仍然是“扩面”,但重点还是“提质”,要持续推进教联体建设“往深处改”“往实处走”。
具体安排为:一、聚焦目标抓覆盖。把90所义务教育学校创建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其中枣阳市37所、谷城县30所、宜城市2所、高新区15所、东津新区6所。按照“成熟一个、批准一个,批准一个、做优一个”的原则,稳妥推进“整县创建”工作,确保教联体覆盖率达80%以上。
二、聚焦质量抓示范。坚持理顺体制、明晰定位、优化模式、健全制度,盘活师资、推动交流,推动教联体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指导省、市、县三级教联体试点争创省级示范性教联体,开展示范性教联体观摩活动,总结示范性教联体创建经验,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建设成果,促进教联体建设扩优提质。
三、聚焦成效抓评价。从完善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六个机制入手,开展教联体建设成效评价,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重点关注教联体工作成效,着力破解“大班额”化解等热点问题,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为“择校热”降温,办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